【玩疆】2013南疆‧喀什噶爾(上)
⚠閱讀前小提醒:我的臉書粉絲專頁每日都有一小篇旅行記事,建議配合著看喔!立即前往臉書:《在新疆的路上》。
blog長篇遊記的單篇時間點以時間推進,每篇的時間點則是錯開。
原先使用痞客邦網誌,但發現相簿流量和空間不足,這幾天會盡量找時間把前幾篇慢慢移過來。謝謝各位!
⚠不知為什麼字體忽大忽小,多次調整最後呈現依然如此,請大家見諒。
準備前往西域風情的喀什噶爾
◾ 搭上33小時的綠皮火車
與男男一起從喀納斯搭便車離開後,在烏魯木齊與老大會和,準備前往喀什。
2013年還沒有這麼方便的網路訂票,於是來到烏魯木齊火車站(當時只有一個車站:現為南站),大排長龍的買火車票,在中國大陸火車票購買是實名制的,購買時須出示證件,火車票上也會印有你的名字。我和男男把證件交給了老大,由老大統一購買我們三人的車票。(我是使用台胞證購買,老大他們用的是他們的身分證)
隔天一大早就到烏魯木齊車站搭車,其實我覺得人的適應能力很強,很容易習慣一個環境和一些事情。
不過,來到新疆最讓我受不了的兩件事情:
01.因為新疆是個較敏感的地方,所以不管到哪都要不斷的過安檢。
02.到處都是文明標語,顯得有點矯情。(雖然全中國都這樣.....)
不過,來到新疆最讓我受不了的兩件事情:
01.因為新疆是個較敏感的地方,所以不管到哪都要不斷的過安檢。
02.到處都是文明標語,顯得有點矯情。(雖然全中國都這樣.....)
因為是長途車,所以上了車之後要將車票換成換票證(是一張塑膠小卡),車票則統一交由乘務員保管,為避免乘客睡過站,快到站的時候他就會過來叫醒你並幫你換回車票。臥鋪車分為上中下三種,價格也依序不一樣,下舖最貴。
在火車上睡在我們同一個空間(6人)的維吾爾婦女,期間一直用維語和我說話,從頭到尾我都傻笑聽不懂他們說什麼,但我想是非常友善的話吧?!因為他們一直微笑的對我說。
不過到了晚上睡覺時間這兩位的鼾聲真的是....擾人清夢啊!哈哈
第一次搭這樣臥舖(硬臥)的綠皮火車,其實睡起來不是很舒服,但也只能將舊了,不過我的適應能力可是很好的,到哪都能睡沒有認床的習慣(男男就有,所以她一定要在床上鋪上自己的睡袋,不管在哪都是)。
搭33小時的火車從北疆烏魯木齊到南疆喀什。約1500公里的距離。
搭33小時的火車從北疆烏魯木齊到南疆喀什。約1500公里的距離。
我們家老大,喀什行程中我們三人的領航者,每天吃飯都是他先出錢,晚上的時候在結算給他。
因為是長途車,所以車廂長廊窗戶旁會有小桌和摺疊椅子,供旅客吃飯或者發呆、聊天、坐在窗邊欣賞沿途風光,到了晚上北京時間11點左右(新疆時間才9點,對我來說根本太早了拉~~),火車會熄燈讓旅客休息睡覺。
車上雖然會有賣食物、便當的小推車,但車上東西有貴一些,所以一般搭長途車,會先買幾碗泡麵和零食上車,我們就買了泡麵和馕、一些水果(一口小橘子)還有一打奪命大烏蘇(烏蘇啤酒源自新疆天山北坡黃金三角的烏蘇市,被當地親情的成為「奪命大烏蘇」,濃度高,平常人喝三瓶就倒,能喝五瓶以上的絕對是超級好的酒量了,因此新疆的酒鬼們豪放的稱之為「奪命大烏蘇」),到了晚上就開喝,記得當時我好像喝了一瓶就有些醉了。
(相機裡找不到烏蘇啤酒的照片,就上網找了一張給你們看看)
沿途窗外都是這種好風光,醒著的時候還有機會看見新疆特殊的雅丹地貌。
到站之前我們還在車上打牌,但我不太會玩,一直輸....。
◾ 抵達南疆喀什!
33小時後,我們終於抵達喀什!
搭了一天多的火車,終於到喀什了。
旅人們流傳著一句話:「沒來喀什,就等於沒來過新疆。」
來了之後我徹底明白這句話的意思了!
到了喀什火車站後,我們就在旁邊的公車站(有開往各地的公車)搭公車前往我們預定的青旅:帕米爾青年旅社
一個小小的地下街道,一小段都是維吾爾人開的商店,我們抵達時已經打烊,上面的招牌以維吾爾文為主漢字為輔(在喀什有些店鋪的招牌是沒有漢字的),喀什主要為維吾爾人的聚居地,且南疆的維吾爾人普遍較北疆的保守,也有許多人並不懂漢語。
抵達時天色已經漸漸暗下,青旅旁的夜市也開始人聲鼎沸。
在喀什真的會讓人誤會自己身在中東,而且發現這裡的維吾爾人跟北疆的維吾爾人長得不太一樣,這個疑問和好幾個維吾爾朋友討論過,但每個人的說法都不同,如果我之後知道了正確答案,再告訴大家吧!
青旅房間外有一條走廊,這是從走廊往下看的街道景色,照片的右邊便是艾提尕爾清真寺,清晨的時候都會聽見朗誦經文的聲音,聽起來非常舒服好聽。
另外我們住的這一帶屬於老城區,附近是維吾爾人聚居的地方,非常具有民族特色,且走路便可以到高台民居。
◾ 夜市開起吃貨模式
到帕米爾青旅休息會之後出發前往附近維吾爾人聚集的夜市吃飯。
我們先到一家維吾爾飯館點了大盤雞吃,街著就逛夜市吃小吃。
我們先到一家維吾爾飯館點了大盤雞吃,街著就逛夜市吃小吃。
(這家的大盤雞比在北疆吃的偏甜,也比較沒有這麼辣,原以為是喀什地區的口味,2015再來吃了其他家後發現應該是這家調味的關係,而不是喀什地區的口味。)吃完大盤雞後,一定要把皮帶麵加入大盤雞的醬汁裡,真的超級超級好吃!不過皮帶麵的份量一般很多,建議不要點太多,千萬不要一個人點一盤!
夜市裡賣馕的婦女,我比較喜歡吃大大的馕~
夜市裡都是民族特色小吃,有些東西我也不知道是什麼,肉食部分主要是羊肉。
來到喀什,男男和老大便開啟了吃貨模式,但由於我有太多東西不敢吃(活該自己挑食),所以沒有開起這種模式,哈哈!
來到新疆真的一定要吃哈密瓜,雖然那時候已經10月,但是在喀什吃的哈密瓜真的特甜特好吃!!(2015年冬季在烏魯木齊吃的哈密瓜一樣甜的不要不要的!)
賣水果的小攤販
非常具有"爭議性"的切糕,切糕是一種新疆的甜點,我買到不好吃的一家,很甜很硬,後來也一直沒有買來吃過。
重頭戲就是烤羊肉串!
來到新疆一定要吃吃看烤羊肉串,雖然我不敢吃羊,但我還是勉強吃了一口!而且我還有吃了一口烤羊肉包子!
新疆的羊沒有羶味是真的。(新疆不吃羊皮!)
敢吃羊的朋友們對新疆羊肉都是讚不絕口的!
油滋滋的實在很肥美呀!你們是不是流口水了!吾爾開希老師說:「沒有其他人比維吾爾人更會烤肉了!」
新疆麻辣燙,看起來就超級超級辣,當時的我只能避而遠之,不過經過了兩趟新疆、一趟成都行的訓練,我現在已經比以前還會吃辣了~~~萬幸啊!耐寒的程度也同時升級!
石榴汁的味道還不錯,但這水果本身我沒有很喜歡。
吃飽喝足後我們就回青旅休息啦~
隔天在路上看見的羊肉攤販,就直接在路邊切賣。
烤包子(羊肉),老大他們一大早就吃。
一早我們到一家維吾爾餐館吃早餐
一大早的,男男和老大的早餐也太油膩了吧?!
馕、烤包子、薄皮包子。而我只吃了馕和喝了茶。
馕、烤包子、薄皮包子。而我只吃了馕和喝了茶。
◾艾提尕爾清真寺
艾提尕爾清真寺前廣場有駱駝,好像是給遊客騎的?!(這邊我其實也一直沒搞清楚,知道的留言告訴我吧!)
帕米爾青旅旁邊就是新疆著名最大亦是中亞最有影響力的三大清真寺之一-艾提尕爾清真寺。
清晨的時候都能聽見他們誦經的聲音。
清晨的時候都能聽見他們誦經的聲音。
我很喜歡清真寺的感覺,很舒服,雖然我沒有進去,但很喜歡清真寺帶來的安寧感。
重要節目時,清真寺前廣場會有眾多穆斯林在廣場上一起做禮拜。
廣場上有很多鴿子,也有幾個幫人拍照的攝影師。
在廣場上遇見這個維吾爾小女孩,沒有音樂,但她起舞,跳著維吾爾傳統舞蹈,非常會跳,也完全不怕生,大方的讓所有遊客、攝影師為她拍照。至今我都仍然記得她的笑容,那麼燦爛,沒有包袱。她不是街頭藝人,沒有跟遊客收錢,我想,她就只是熱愛跳舞;我想,她不太怕生,是因為信任每個人心底的良善。
在廣場上遇見這個維吾爾小女孩,沒有音樂,但她起舞,跳著維吾爾傳統舞蹈,非常會跳,也完全不怕生,大方的讓所有遊客、攝影師為她拍照。至今我都仍然記得她的笑容,那麼燦爛,沒有包袱。她不是街頭藝人,沒有跟遊客收錢,我想,她就只是熱愛跳舞;我想,她不太怕生,是因為信任每個人心底的良善。
小女孩手上紅紅的東西叫做「海娜(拿)」,另有「指甲花」之稱,是一種天然的植物,新疆少數民族用它來染髮、染指甲,用做裝飾、儀式使用,亦是天然醫藥的一種。(資料來源於三四個維吾爾朋友,若是有誤,還望指正)
◾千年古街
千年古街:吾斯塘博依,很抱歉,擺了一個相當遊客的姿勢。😂
著名的文化、商貿和旅遊勝地。這條有千年曆史的老街,連接著老城的不同街巷。
維吾爾手作工藝的花帽-朵帕,非常漂亮,本來想買回去做紀念的,但想說帶回家也是放著浪費它的價值,索性就做罷了。不過後來新疆友人予來台灣玩的時候帶了一頂來送我,真的非常喜歡。
在新疆很多人還是穿著手工作的訂製服。
你們猜,這是什麼呢?!這些都是手工製作的,猜猜看是什麼,留言告訴我。(雖然答對沒有獎品,哈哈)
招牌上都是維吾爾語,這些商鋪販售一些民族風的飾品。
穿梭在老城區裡古老的街道,一不小心就會迷路,可惜2015年再來的時候變化許多,有些地方已經變成了觀光的區域,失去了原有的味道了,甚是可惜。
這裡有一些做假牙的商店(還是診所呢?!)因為上面是維吾爾語所以我也不確定。可是覺得很有意思,就拍了下來。
有些商鋪的招牌還是會有漢語,但跟烏魯木齊不同的是,這裡的招牌以維語為主,漢語為輔。
新疆有蠻多人騎摩托,尤其是喀什,不過他們騎的都是電動摩托喔,聽中國內地友人說,中國大陸有些地方是禁止騎摩托的。
街道上常常可以見到羊肉攤販。
百年老茶館的另一個角度。
羊肉包子的攤販,正在包包子
新疆料理的重要角色:乾辣椒,少了它,味道就不對了!
去到一座城市,我最喜歡去市場,感覺就能看見市井小民真實的樣貌。
維吾爾式建築
又是一間製作假牙的商店(或診所),不過伊斯蘭風格門框,木雕的維吾爾招牌,真的非常漂亮。
在百年老茶館喝茶的維吾爾老人,儘管10月氣溫偏低,他們也照樣坐在室外。
(不過新疆乾冷,喀什又比烏魯木齊暖活的關係,這裡的兩、三度都不太覺得冷,白天可以不穿外套在外頭走動)
正在買賣蔬果的小商販和顧客,我自己很喜歡這張照片,很自然。
新疆街上隨處可見販售馕的攤販喔,畢竟馕算是維吾爾人的主要食物之一。不過我也真的很喜歡吃~
這家小吃店很有趣,它賣炸雞、漢堡也賣涼皮~~(這是新疆版丹丹漢堡嗎?!😂)
屁股朝上頭朝下,你們知道他們在做什麼嗎?!
答案揭曉:他們在"貼馕",把生的馕貼到窯壁上(就像烤胡椒餅那樣),這可是需要功夫的,一般人一"貼"馕就掉下來烤焦啦~
我喜歡吃的就是這種大大的馕,對了,小提醒一下,馕是扳著吃的,可不要整塊拿起來直接豪邁的咬喔的!
正在燒材的青年
新疆物產豐饒,也產棉花,且新疆棉的材質是數一數二的好。
街燈也是充滿伊斯蘭風格的
有些地方你必須要停留幾天,留下來感受當地的生活。
旅行和旅遊之所以那麼不同,其中有個原因是,旅行貴在感受。
而旅遊可能往往只是走馬看花,看看風景罷了。
旅行和旅遊之所以那麼不同,其中有個原因是,旅行貴在感受。
而旅遊可能往往只是走馬看花,看看風景罷了。
來到乾果市場,男男和老大他們買了一些,因為喀什是他們在新疆的最後一站,離開後就要往西藏走了,而我則是回到烏魯木齊準備回台灣(所以回到烏魯木齊還能再買,省得增加行李負重)
新疆乾果也是出了名的,盛產葡萄,所以葡萄乾有名,並有非常多種類,還有紅棗(真的超大顆)、枸杞等
路上有些巧討的維吾爾婦女,不只在喀什看得到,連烏魯木齊也時常可以看見。
在伊斯蘭裡女性的地位極低,由於喀什較傳統保守,所以在這裡可以看到全臉蒙面的婦女(連眼睛都沒有露出來),在這裡夏天就連男性穿著短褲也會遭人側目。
不過2015年再次前往的時候,由於當地政府的宗教限令,在街上已經看不到全臉蒙面的婦女了,但仍然可見包著頭巾的婦女。在伊斯蘭裡女性的地位極低,由於喀什較傳統保守,所以在這裡可以看到全臉蒙面的婦女(連眼睛都沒有露出來),在這裡夏天就連男性穿著短褲也會遭人側目。
在新疆出產多種香料,非常的香,雖然想買,但種類太多,且不知如何使用,索性作罷。
比方著名的孜然粉,我超喜歡那味道的,雖然有些台灣人很不愛。
手工鐵打的各式器具
◾六百年歷史的高台民居
中西亞國際大巴扎,在喀什大學附近,離我們住的那區也很近。不過這個巴扎比清真寺旁要大也較具規模,裡面各式各樣的東西都有,就好像一個超大型量販店。
路上可見一些驢拉車,幫忙拖貨品
橋的另一頭就是土房子有百年歷史的高台民居,像極了另一個世界。
你能想像,在這樣的建築旁是高樓林立嗎?!
高台民居是新疆喀什市老城東北端一處建於高40多米、長800多米黃土高崖上的維吾爾民族聚居區,距今已有600年曆史,是喀什展示維吾爾古代民居建築和民俗風情的一大景觀。
不過近年已經拆掉了許多,只留下了部分。
電影《追風箏的孩子》便是在此拍攝。
裡頭依然住著人,這是喀什最具代表性的"家"。
由於他倆買了乾果,所以我們先回到青旅稍作休息。
帕米爾青旅有個很大的露天陽台,可以坐在外面曬太陽吃吃喝喝舒服的聊天。
晚上的時候我們還披著毯子在這裡喝酒聊天呢。
房間外頭的走廊
◾再度開啟吃貨模式
青旅旁邊有一家小商店,裡面有販售進口的零食,這個哈密瓜牛奶超好喝!我第二趟去的時候也買來喝!對了,旁還有霜淇淋,也是超好吃的,那時候我們仨人每天都吃一支,一支2元人民幣。

玩耍中的維吾爾青少年,最自然的樣子。
類似土耳其的冰淇淋,但我們沒有買來吃。
新疆雖然不靠海,但是有許多湖泊河流,所以魚也都非常新鮮,老大他們買了些炸魚,我買了烤雞。
維修皮件的匠人,整個喀什會看到許多手工的工藝,世世代代在此流傳。
一大早老大和男男吵著要吃馕坑肉,但早上沒賣,於是我們下午來,他們興高采烈的說超好吃!
這個賣馕坑肉的小哥,看我在拍照還湊過來用生澀的漢語問我拍了什麼
涼皮在中國西北是常見的一種小吃,台灣好像有些地方也有,但味道應該不一樣,新疆的涼皮辣辣的,口味偏重,但是非常好吃,新疆石河子的涼皮是最有名的。
午茶點心(?!):馕坑肉、涼皮、馕,仨人一起享受美食
我只能試著記錄他們某種生活狀態,但我永遠也無法真正融入其中。
婦女們頭蓋面紗的街景現在在新疆已經看不到了,我想他們的感覺ㄧ定是非常赤裸而不自在的吧?!
逛了一天,回到青旅,仨人再次開啟吃貨模式!
配著美食和啤酒(新疆啤酒真的沒有烏蘇好喝,有機會到新疆來一定要喝烏蘇喔),結束這美好的一天。
(這幾天真的是我人生中最密集喝酒得幾天~哈哈哈)
待續...
facebook粉絲專頁
《在新疆的路上》
instagram
《在新疆的路上》zulhayatinxj




































































































































留言
張貼留言